close

內容來自sina銀行信用貸款車貸缺錢急用哪裡借錢新聞

老煙臺的過年習俗初一不能掃地不拿針線

大年三十,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天。寒辭去冬雪,暖帶入春風。

大年初一,金雞報曉。晚輩給長輩拜年,長輩給壓歲錢,壓住邪祟。

年,古時又稱“歲”。我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便以歲紀年。

舊時老煙臺年三十早晨,傢傢戶戶除瞭剁餃子餡,男孩則跟著男主人貼春聯,女孩則跟著女

主人剪窗花。除夕這天,民間傢傢做供品。供品有雞(吉祥),魚(年年有餘),聖蟲(糧食過剩)、團圓餅(合傢團圓),然後則是高潮—————鳴放鞭炮。請神時鳴放一掛,傍晚煮餃子時再燃放一掛,開始祭祖;到除夕零點時,開始大放。吃過餃子後,按習俗開始守歲。

守歲即在除夕晚上,全傢團聚(三世或四世同堂),飲酒敘談,終夕不眠,曰守歲。舊時守歲一般為通宵達旦,一直到黎明。午夜時,還要吃年夜飯。吃過午夜飯後,晚輩給長輩磕頭,長輩給晚輩送錢,叫做壓歲錢。

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。煙臺首先進行傢拜,一傢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,平輩之間互相拜年;而後進行互拜,最後是遠拜。

初一這天,不能把雞、鴨、鵝、狗放出來,至少得圈一天。初一時不挑水,不掃地,忌動針線,初一忌打碎東西,萬一打碎東西,要手持碎片,不回頭,不說話,直走到井邊,將碎片扔入井中;口念“歲歲平安”;初一煮餃子碎瞭,要說“掙”瞭;吃大蒜時,要稱“義和菜”。

初二時,日落之時要送年,送年時要擺供品,焚香燒紙,鳴放鞭炮。

初三下午“送百神”,又稱“圓年”。平常人傢把除夕請出的先神神位祭拜後送回原處。商傢供的財神牌位要祭拜到初五。

老煙臺臘月紀事

春節俗稱過大年,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。“過瞭臘八就是年”,熬臘八粥、憋臘八蒜,臘月二十三辭灶、二十四掃塵、二十五做豆腐……膠東一帶的年

俗大同小異。時光倒退幾十年,煙臺市民的忙年,離不開一個“吃”字。采買年貨,又燉又蒸又炸,真個把人忙得團團轉。“臘月二十三,離年隻有七八天”,忙年

的程序開始倒計時。每到這時,市區各個菜店就貼出通知,開賣年貨瞭。通知上有供應的品種、價格、數量及購物證號碼。年貨憑票證供應,按戶供應的有:豬頭、

雞、勞子(魚)幹、豆腐、海蜇皮、蝦皮、大棗等;按人頭供應的有:魚、雞蛋、豬肉、海米、粉條、白糖等。

其中,豬頭是年貨中的重頭戲。大年初一待客,上一碟子豬頭肉,勝過現在上一道紅燒海參;兩隻豬耳朵,加上兩毛錢的凍精,可以打一小盆豬耳朵凍;

豬口條可炒可拌;燉豬頭的肉湯,可做美味的大菜。能買到一個大個兒的豬頭,是當時多數人的夢想。但菜店供應的豬頭,大小不一,有十幾斤重的大豬頭,也有隻

有六七斤重的小豬頭(煙臺人叫“小狗頭”)。帶口條的豬頭是三毛七分錢一斤,不帶口條的三毛五分錢一斤。當然,人人都想買帶口條的大豬頭。

供應豬頭的第一天,有的人半夜就到菜店排隊,挨凍也在所不惜。但,即使是排在最前面的人,也很少能買到十多斤重的大豬頭,因為大個兒的多從“後

門”走瞭。買回的豬頭上有許多細毛,一定要收拾幹凈。把松香擱小鐵桶裡,放到爐子上加熱化開,將滾燙的松香澆到豬毛上,凝固後,連松香帶豬毛一塊兒扒下,

回爐再加熱。如此反復操作,直到豬毛除凈為止。然後,將豬頭從豬鼻中間縱向劈成兩片,取出鼻腔中的粉紅色的軟骨(煙臺人叫“臭鼻子”)丟掉。把兩片豬頭放

到大盆裡放水浸泡,再用開水“冒”一遍,就可以下鍋烀瞭。

臘月二十七八,要蒸餑餑,這是最累最耗時的活兒。過年的餑餑,面一定要硬。發好的面既硬又散,要反復用力才能擻(方言發音,即揉面)到一塊兒。

這個活兒大都由男人們承擔。擻面時雙腿跪在炕上,雙臂用力擻。摶好的餑餑插上大棗,放到熱炕上餳好後,裝鍋。鍋燒開後,要慢慢地拉半個小時的風匣,一鍋餑

餑才能蒸好。三十多斤面的餑餑、蓮子要忙到下半夜才能蒸完。早晨強睜開眼皮,兩臂酸痛,照常上班,晚上回傢還要蒸發糕、蒸豆餑餑,也得忙大半宿。

臘月二十九,忙年進入最後沖刺。這一天的關鍵詞隻有一個:炸。用一年中省下的幾斤花生油炸年貨。先炸馓子,豬大油加糖調的面,香脆易存,極受歡

迎。煙臺人過年,一定要炸勞子幹。把發好的勞子魚幹切成小塊,勾好芡下油炸,這叫作炸花魚。吃起來,魚肉一絲一絲的,又有嚼頭,是煙臺人過年必備的佳肴。

還要炸些肉細味美的刀魚,熏點鮁魚。炸完這些,大半天就過去瞭,忙年基本結束。接著,理發、洗澡、穿新衣,幹幹凈凈迎大年。(祝明興/文)

舊時過年祭神

舊時過大年,首要大事是祭神。當年祭神的那些陣勢,年輕人大都未經過,我把我還能記得的一些整理出來,讓今天的年輕人看個新鮮吧。

大年初一祭神是在早晨天未亮時,講究的人傢多在凌晨、時鐘剛敲過零點即開始。第一位祭拜的是天地爺。天地爺就是玉皇大帝,地位最高,所有神靈都

歸他管,所以在人間他的地位也最高。祭拜天地爺是在院子裡,並不掛貼神像,而是各傢各戶寫一個牌位,貼在墻上,或放置桌上。牌位上寫“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

宰之神位”。天地爺的供桌上擺有兩摞各五個大棗餑餑。有的人傢,尤其農村,給天地爺燒香是整箍的,而不是三炷,一般香爐不行,得改用鬥或升。這裡的鬥或

升,不是木制正方梯形的那種,而是用柳條編制的,形狀跟酒壇相仿,上端有高約10厘米的脖,口比酒壇大。一般殷實人傢用鬥,內盛高粱,用黃裱紙封口,俗稱

“封鬥”,也有人傢是封升。燒香時,把點燃的整箍香插進鬥或升裡,比燒三炷香顯得更莊重。

拜完天地神,就輪到拜灶神瞭。其實臘月二十三就開始祭灶神爺瞭。正月初一還是要再祭的。灶神爺是一幅木刻彩色印刷的神像,貼在灶臺後上方的墻壁

上,神像兩旁有一副對聯,寫的是“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”,要灶神爺嘴巴甜甜,報喜不報憂,從天上回到人間履職,絕不能把災禍帶回來。

供灶神要用豆餑餑,也是兩摞各五個。豆餑餑是白面包豆沙,隻是早年沒有現成豆沙,而是用綠豆、豇豆或小豆自制,加一點糖,外面也插棗。現在市場

上有賣豆餑餑的,跟早年自做的差不多,隻是不插棗罷瞭。至於為何要供豆餑餑,我記得大人說,是因為灶神爺牙口不好,咬不動大餑餑。

有幼兒的傢庭,還要祭拜張仙爺。張仙爺也是一幅彩色木刻印刷神像,貼在內室靠窗的一邊。張仙爺張弓搭箭,指向一隻帶翅膀的狗。神像上還有一首小

詩,文曰:“我是上方一張仙/玉帝差我降人間/執弓打除天狗去/保佑子孫得平安”。張仙爺大概神位更低一等,上供的餑餑隻有乒乓球大,為瞭制作省事,人們

往往把五個一摞捏到一起,外表插割碎的紅棗,如做得好,還挺好看,堪稱藝術品。

較殷實的人傢,一般都供奉財神。煙臺人供奉的財神,不是趙公元帥,也不是浙商供奉的范蠡和徽商供奉的管仲,而是比幹和關羽,一文一武兩財神。神

像是一幅彩畫掛軸,上端是比幹,下端是關羽。掛軸兩旁也有一副對聯:“興傢立業財源主治國安邦福祿神”。從這副對聯可以看出,人們供奉財神,不單單為興傢

立業,還為治國安邦,有一種立足自我、放眼國傢的味道,隻是未達到“先國傢後自己”的境界。但畢竟能想到國傢,實在難能可貴。

祭財神不在大年初一早晨,大多是初二晚上,祭拜儀式中有一項很特別,就是找一隻小碗,內盛高度白酒,點燃之,發出閃閃的藍色光焰,直至碗裡的酒精全部燒光,隻剩下一點點清水。至於搞這樣一個儀式的寓意,我記不清瞭。(謝坤厚/文)

山鄉過大年

我老傢在海陽高山鄉西石現村(現劃歸朱吳鎮),小時候過年的情景,現在想來歷歷在目。

大年三十這天,爹娘忙,我們也跟著忙。一早起來便跟著爹收拾院子,爹指揮著,我們哥兒幾個掃得掃,鏟得鏟,抬得抬,將院子、門口外的大街收拾得幹幹凈凈。

中午,爹又指揮我們貼對聯。一個刷漿糊,另一個拿起對聯,問爹先貼哪一聯。爹也不知,他識的字還沒有半簍子,就說問你大哥吧。大哥瞧瞧這副,瞅

瞅那副,正琢磨吶,猛得“叭兒”一聲鞭炮聲傳來,我們著急瞭,爹說:“貼!貼!貼!管他這聯那聯的,紅彤彤的,喜慶就行!”貼完大街門,再貼二門子和正間

門,最後貼福字、條帖。南墻上貼“出門見喜”,豬圈上貼“六畜興旺”,炕頭上貼“合傢歡樂”,水缸上貼“川流不息”,糧囤上則貼“糧食滿倉”,全是吉祥話

兒。

貼完對聯,爹就把“祖子”(傢譜)“請”出來,高高掛在北墻正中,擺上供品,置燭燃香。二哥湊上去看瞭半天,說咋沒咱爺咱爸的名字、也沒有咱兄弟的呢?爹聽瞭,一巴掌打到二哥脖梗子上,二哥殺豬般地嚎。

吃完午飯,要趕緊去挑水,把水缸挑得滿滿的,還要將罐罐盆盆的全盛滿瞭。挑足瞭水,要一直用到初二晚上或是初三早上送完瞭年,才可再去挑水的。

傍晚,跟著爹去自傢的老塋盤,請先人們回傢過大年。爹拿上供養的餑餑、燒錢紙、澆奠(酒),挨個兒墳頭燒紙磕頭。磕頭時,爹說:“爺爺奶奶老爺

爺老奶奶,孫兒來請您回傢過年瞭!”說這話時,爹的聲音有點變調兒,我們身上直起雞皮疙瘩,大氣不敢喘一口。爹說行瞭走吧,哥兒幾個爬起來就跑,爹卻抽著

老旱煙,走得慢慢悠悠。有一年我問爹:“你不怕嗎?”爹說:“怕啥?早都爛成灰兒瞭,有啥怕的!”“那還請他們回傢過啥年?”“老規矩瞭,咱得照辦哩。”

年夜飯,娘要將置辦的年貨———肉、魚、雞、鴨、木耳、蘑菇、蛋……樣樣都做上一盤來,還要燉一鍋白菜、豬肉、豆腐、粉條的年菜,做一鍋身分證借款黃米幹

飯。天黑下來,爹把平時舍不得點的罩子燈拿出來,添上油點亮,又把北桌上的紅蠟燭點著瞭,屋裡立即亮堂起來,人心裡也亮堂堂的,這就是過年瞭!

大餐之後,大哥領著哥兒幾個到同宗同族的人傢,挨傢給老祖宗們磕頭。午夜子時,爹招呼我們,開始發紙瞭。爹領著我們,先從大街門外開始燒紙磕

頭,說是“請年”,然後在院子裡對著南天磕頭,說是“拜天老爺天老奶”,最後回到正間地上,對著老祖宗們磕,算是祭祖瞭。三拜之後,大哥帶著我們放鞭炮,

此時,全村人都在放,山搖地動的,真過癮。回到傢,我們給爺爺奶奶磕頭、問好,給爹娘磕頭、問好。每人都領到瞭壓腰錢,一人一毛錢。然後,一傢人吃魚、吃

芋頭、吃餃子,辭舊迎新。

大年初一早早起來,先放鞭炮,再吃餃子,接著,穿新衣戴新帽,到一宗一族的人傢挨個兒去問好。

等到初二晚上或初三凌晨,便要送年。送年時,還要包餃子,不過這次的餃子除瞭供養的,全是地瓜面的瞭。送年時,與發紙時的順序正好相反,是從傢裡往外送,由裡而外,直到大門外,也要燒紙、磕頭。

送完年,人們就張羅著走親戚瞭。先看姥姥姥爺、舅舅舅媽,再看姑姑姑父、姨姨姨父。這些至親是要給壓腰錢的,我們兄弟多,不管去哪傢,都是半個班的人馬,搞得親戚們有點賠本。

過正月十五,老傢人不掛花燈,不猜迷語,幹什麼呢?送燈,吃燈!送燈,就是把用豆面做的小燈兒放上燈芯兒點著瞭,在正月十五傍晚送到老祖宗的墳

塋前。然後,再拿回傢曬幾天,便上鍋烀著吃,切成塊兒炒著吃,吃起來面灰灰的,艮盈盈的,很有嚼頭兒。有時,正月十五會下雪,人們就說:正月十五雪打燈,

來年又是好年景。

等十五過完瞭,莊稼把式們脫下新衣新鞋摘下新帽,趕上毛驢兒開始往地裡運糞瞭。過不瞭幾天,我們也開學瞭。新的一年,正正式式地開始瞭。(於仙田)

新聞來源http://yt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5-02-18/08375973610979920244624.s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rrences85 的頭像
    terrences85

    terrences85的部落格

    terrences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